失血之初,固属阳热,亡血之后,热随血去,热虽消而气逐血虚,阳亦微矣。 发汗后,烧针令其汗,针处被寒,核起而赤者,必发奔豚,气从少腹上至心,灸其核上各一壮,与桂枝加桂汤主之。
以上真藏与『内经』互有异同。答曰:其脉浮而数,能食,不大便者,此为实,名曰阳结也,期十七日当剧;其脉沉而迟,不能食,身体重,大便反□,名曰阴结上条以脉之寸、尺微弱,辨阴阳不足,此条以脉之浮沉有力,别阴阳结实为病之诊法也。
然则偏阴多寒,偏阳多热,其为瘅、为温、为牝,莫不自少阳而造其极,补偏救弊,必从少阳之界,使邪去而阴阳适,归于和而后愈也。惵卑相合,名曰损;损者,以荣卫俱不足,有消缩之意也。